央视《砺剑》栏目一则报道激起千层浪——甲板涂装36个崭新停机位标记的“福建”舰,正以全甲板放飞姿态宣告中国三航母时代进入读秒阶段。这艘八万余吨的钢铁巨兽核心战力之源,正是其领先的电磁弹射系统。
全甲板攻击:航母的“重拳”哲学
这一战术非中国首创。美国海军早在上世纪20年代便提出“全甲板攻击”理念,太平洋战争期间更将其淬炼成钢。其核心逻辑直白而锐利:在最短时间窗口内,倾泻最大数量舰载机实施饱和打击——即使承受损失,也要确保致命一击抵达敌舰。(军事历史学者张明评论)
电磁弹射:效率革命的“无形之手”
央视报道直指电磁弹射系统是支撑福建舰实施该战术的“基石”。其效能对蒸汽弹射形成代差优势:
多通道并行: 福建舰三台电磁弹射器理论上可同时运作,形成高效“起飞通道”。美军核动力航母虽设四台弹射器,但实际调度仍受协同效率限制。
展开剩余63%战力倍增器:对比俄“库兹涅佐夫”号或中国前两艘滑跃起飞航母,其仅有一个可用重载起飞点。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保障舰载机满油满弹升空,打击半径与载荷实现跃升。(海军专家李杰分析)
现代战场:饱和攻击的双刃锋芒
全甲板攻击在当代海战中的核心价值聚焦于两大场景:
航母对决“闪电战”:首波攻击需以反舰导弹风暴撕开敌防空网,消耗拦截火力并制造杀伤;次波战机随即扩大战果,结合舰载高超音速导弹等新锐武器,形成持续高压。(美国海军研究所(USNI)近年推演报告)
两栖登陆“破门锤”:面对陆上复杂防御与隐蔽目标,全甲板攻击不仅追求火力密度,更需预留“火力裕度”——应对突发目标、补充打击、战机战损等战场变量,确保打击链条不被中断。
甲板革命:从面积到效率的质变
福建舰战力跃升不仅依赖弹射器:
停机位扩容:36个甲板停机位远超辽宁舰、山东舰,为攻击波次储备更多“拳头”。
高效热机区:央视画面暗示其优化了舰载机热机准备区布局,使更多战机可短时同步启动,加速攻击波次编组出动。
大国棋局下的战力投射
福建舰强化全甲板攻击能力,折射中国海军对航母火力密度的战略重视。未来可能面临的海上博弈中,能否在第一时间组织足够规模的舰载机突击波次,将成为压制强敌防空体系、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砝码。(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事安全专家李明江)
随着福建舰服役临近,中国航母战斗群正从“存在”迈向“力量投送”。电磁弹射赋予的全甲板攻击能力,不仅是一艘军舰的突破,更是中国远海作战体系一次深刻的能力重构。
当钢铁甲板震颤着战机引擎的轰鸣,一支蓝水海军的新质战斗力已然蓄势待发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发布于:福建省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